当前位置:大雁养老机构平台>公众号文章>以后谁来养老?日本养老困境给我们的警示
日本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三成,也就是说,每三个人里就有一个是65岁以上的老人。
这个数字还在涨,而且更可怕的是,8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10%。
日本的老龄化问题不是突然爆发的,而是温水煮青蛙,一点点积累到今天这个地步的。
他们早在三四十年前就意识到少子化的问题,但政府一直拖着没真正解决,结果现在整个社会被老龄化压得喘不过气。
老人开车、老人工作、老人照顾老人
在日本的一些小城市,公共交通不发达,八九十岁的老人还得自己开车出门。
但年纪大了反应慢,经常有老人开车越过中线,或者在路上慢悠悠地挪动,导致交通事故频发。
新闻里时不时就能看到“高龄司机撞死人”的报道,可问题是,不开车他们怎么出门?
更让人惊讶的是,日本的老人工作比例很高。
65岁到69岁的老人,超过一半还在上班。
70岁到74岁的,也有三分之一在工作。很多人以为日本老人退休后就是喝茶看报,实际上很多人是因为养老金不够用,不得不继续打工。
最惨的是“老老介护”——老人照顾老人。
很多七八十岁的子女,要照顾更老的父母。
有的甚至两个都是认知症患者,互相照顾,结果谁都照顾不好谁。
这种家庭特别容易出事,要么是老人被虐待,要么是照顾的人崩溃,甚至发生过“看护杀人”的悲剧。
护工不够,工资太低,养老院亏本
日本的养老院也不好过。护工严重短缺,2023年缺口22万人,预计到2040年会扩大到69万。
为什么没人愿意干?因为工资太低。
护工的平均年薪比全行业低100万日元(约5万人民币),工作又累,还得值夜班,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干。
养老院自己也难。
日本政府规定了护理服务的收费标准,养老院不能随便涨价,结果62%的养老院都在亏本经营。
物价涨了,工资也得涨,可政府给的补贴根本跟不上。
有些养老院为了省钱,连基本的设备都不舍得买,护工只能靠人力搬老人,结果71%的护工都有腰痛问题。
日本的教训:拖延的代价
日本的问题给我们提了个醒——老龄化不是未来某一天突然爆发的危机,而是每天都在逼近的现实。
他们早就知道少子化会带来麻烦,但一直没真正解决。
现在整个社会陷入恶性循环:
年轻人少→劳动力不足→经济萎缩→养老金不够→老人必须工作→护工工资低→没人愿意干→养老质量下降。
我们国家也在走这条路,只是比日本晚了二三十年。
现在看日本的现状,就像在看我们的未来。
如果现在不做好准备,等真的到了那一天,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。
我们能做什么?
一、别指望靠政府补贴解决所有问题。
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看起来不错,但实际上资金压力巨大,老人、劳动人口和政府三方分摊,谁都不愿意多出钱。
我们的养老金体系也面临同样的问题,未来年轻人越来越少,养老金池子只会越来越紧张。
二、养老不能全靠家庭。
日本的“老老介护”已经证明,让七八十岁的老人照顾更老的父母,根本不可持续。
我们国家现在还有“养儿防老”的传统观念,但现实是,独生子女一代的压力已经大到难以承受。
未来,社区养老、机构养老必须成为重要补充。
三、养老行业必须提高待遇。
护工工资低、工作累,自然没人愿意干。
如果这个行业一直被视为“低端服务业”,那人才缺口只会越来越大。
日本现在靠引进外国护工勉强支撑,但这只是权宜之计,不是长久办法。
结语
日本的养老困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
老龄化不是某个遥远的问题,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。
我们现在能做的,就是提前准备,别等到像日本一样被逼到墙角才后悔。
养老问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,但至少,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教训里学到一点经验:
拖延只会让问题更糟,行动才是唯一的出路。
更多养老机构内容分享:
企退人均养老金由1682元涨到3162元,用了多长时间?还会更高吗?
10年后我国将有5亿老人,但很少有技术从最开始就考虑老人到底需要什么|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申琦
20个科室医生希望你“不要做的事”,你知道几个?
养老机构推荐
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