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大雁养老机构平台>公众号文章>开养老院的真不容易,只有做过的人才能体会
从事养老多年,常有人问我:“开养老院是不是只要找个地方、请几个护工就行?”
其实,开养老院绝非易事。这个行业的真实模样,远不止外人看到的 “岁月静好”。很多人以为养老院只是给老人提供吃住的地方,实则不然。养老院更像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,里面藏着太多的挑战与不易。只有做过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感受。
以下从六个维度,聊聊那些 “只有做过才懂” 的艰辛与坚守。
一、老人的多样性
养老院的老人性格、经历、身体状况各不相同。有的老人性格开朗,能与工作人员打成一片,分享生活的趣事;有的老人脾气暴躁,稍不如意便大发雷霆;还有的老人患有认知障碍,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去照顾。据我所知,在一些养老院中,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占比可达10%-20%,他们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清,更别提照顾自己了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我们不能一概而论,必须因人而异,提供个性化的服务。
二、心理需求的关照
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只是基础,真正难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。有数据表明,养老院老人中有30%-40%会因为离开熟悉的环境而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情绪。一个合格的养老院院长需要练就“火眼金睛”,能从老人的一个眼神、一个动作中察觉出异常。比如,一位平时爱热闹的老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,这可能就是心理问题的信号。及时发现并排查问题,给予老人心理上的慰藉和支持,是养老院工作的重要一环。
三、健康管理的重任
养老院住的大多是老年人,他们身体机能下降,各种突发疾病和慢性病频发。据相关统计,养老院老人患有慢性病的比例高达80%以上,常见的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等。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,定期为老人进行健康检查,并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。一旦有老人突发疾病,我们还得迅速做出反应,及时送医。这不仅是对老人生命健康的负责,更是对养老院专业能力的考验。
四、矛盾调解的智慧
养老院里,老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。有的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同,有的是因为琐事争吵。比如,有的老人喜欢安静,有的老人却喜欢热闹,这就容易引发冲突。这时候,院长和工作人员就得像“消防员”一样,及时介入调解矛盾。我们不能偏袒任何一方,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,找到矛盾的根源,然后巧妙化解。这不仅需要技巧,更需要智慧和耐心。
五、个性化活动的安排
不同老人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,有的喜欢下棋,有的喜欢唱歌,有的喜欢绘画。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,养老院需要精心安排各种个性化活动。据我了解,一些大型养老院每周会安排5-7次不同类型的活动,如手工制作、文艺表演、户外郊游等。这不仅丰富了老人的生活,还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。但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并不容易,需要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、兴趣爱好以及活动的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。
六、高强度的工作模式
养老院的工作强度远超其他行业。为了保障对老人的服务,养老院需要24小时连轴转,365天无休。尤其是院长,护工工作的时候,你得在,护工休息了你还得在。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模式,对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挑战。记得有一次,半夜有老人突发疾病,我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养老院,一直忙到天亮。这样的情况在养老院工作中是家常便饭。
写在最后:养老,这是一份 “以心换心” 的事业
常有人说:“养老是用情怀支撑的苦差事。”但亲历者深知:这是一份 “以心换心” 的事业。
我常常感慨,开养老院绝非一般人能胜任。养老院的工作不仅复杂,还充满了挑战。没有一定的耐心、爱心和细心,真的做不好这份工作。能在养老这份事业中坚持下来的,都是有情怀、有毅力的人。
我们不否认行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—— 政策支持需加强、社会认知待提升、专业人才缺口大,但所有从业者的初心始终简单而坚定:让每个老人都能被温柔以待,让晚年真正成为 “享老” 时光。
如果您身边有养老从业者,请为他们送上一份理解与敬意 —— 这个世界上,没有一种 “容易”,比 “守护岁月” 更值得敬畏。
注: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。文中案例均来自公开报道及从业者访谈,隐去机构名称以保护隐私。
更多养老机构内容分享:
老年人过了70岁,哪怕再健康,也要注意这4个细节
一次说清楚!养老院、福利院、敬老院、疗养院、养护院、老年公寓、护理院、老年社区、康复机构、临终关怀机构,到底有什么区别?
阿尔茨海默病者逐渐增多,医生提醒:55岁后,尽量改掉4个坏习惯
养老机构推荐
查看更多